為讓基層隊和管理層兩個層面都能切實感覺到儀表投入的益處,我國提出促進鉆井儀表應用的項目——數字化井場建設,在現場鉆井儀表數據集成方面開展應用研究。 國外一些公司早就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衛星通信技術建立了鉆井數據中心,通過遠程數據傳輸,把井場的工程、地質、鉆井液等動態數據實時傳送回基地,實現了鉆井現場與基地之間的雙向聯絡和數據共享。如美國的、意大利的公司都相繼建立基于計算機網絡系統和衛星通訊技術的鉆井分析和指揮中心,充分利用現場的實時數據資源,以保證邊遠、海上及環境惡劣地區鉆井作業的順利進行,同時也建設了自動的大型數據庫。
近幾年,國內新疆的塔里木、吐哈,中原,勝利、大港等油田先后開展了數據遠傳研究與試驗。 就推廣應用程度來看,勝利油田走在前列,技術和管理人員在后方基地就可以訪問現場數據信息。 大慶油田90年代末在海拉爾地區也曾利用衛星通訊定期把一些資料傳回后方。近幾年大慶鉆探系統也在徐家圍子和英臺等地區現場進行了數據遠傳試驗和應用,但沒有形成應用規模。
所謂數字化井場,即在鉆井(先從重點探井入手)現場建立無線局域網,從在用的錄井儀中實時截取或從鉆井裝備的儀表中分離信號讀取鉆井過程中采集到的數據,建立井場小型數據庫,利用該數據庫為井隊提供集成的數據監視平臺(基層隊受益)。利用現有成熟的通訊技術,將井場小型數據庫中的數據實時遠傳回后方鉆探數據中心,為進一步利用數據打下基礎。 在后方構建一個簡單的網站。該網站基于數據庫系統,數據源來自多個鉆井現場遠傳回的數據,經過簡單的處理,可以為授權的生產管理者提供鉆井現場數據咨詢瀏覽界面。 在通訊技術允許的前提下,可以開展現場網絡攝像及視頻實時遠傳技術應用研究,在后方可以實現視頻監視,便于指導現場工作(為管理層提供了方便)。 這樣基層隊和管理層兩個層面都能切實感覺到儀表投入的好處,也會進一步促進鉆井儀表應用技術的發展。 |